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建于1958年,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体。科研基地主体座落在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之畔,占地四千多亩,建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是一座设施齐全、文明美丽的现代化科学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设有科研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拥有12个研究所、100余个科研室和30多个生产车间及3万多台(套)各类先进设备仪器,主要从事冲击波与爆轰物理;核物理、等离子体与激光技术;工程与材料科学;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已形成专业门类齐全、先进设备与技术保障能力相配套的科研生产基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名。中科院院士11名、工程院院士12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杰出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担任我院的重要领导工作。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名和一批优秀年轻科技人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现有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我院设有研究生部,有9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和2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物理、数学、原子能科学与技术3个博士后流动站,涉及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学科专业。近几年来,我院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派出留学人员和访问学者共2500余人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下属部所 |
名称 |
研究领域及方向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流体物理研究所 |
主要从事尖端武器相关的流体动力学实验及其诊断测试技术、高新技术武器研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等。研究领域涉及爆轰物理、冲击波物理、脉冲功率技术、加速器物理、光学与应用电子学、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计算物理与计算力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 |
于爱梅 |
0816-2484147 |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低能核物理、中子物理、反应堆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放射化学与分析化学、同位素化学与环境化学、辐射防护、核环境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国防科研、核科学技术及应用研究、核能研发等 |
余 成 |
0816-2484257 |
化工材料研究所 |
主要从事高性能含能材料、火工品、高分子材料、高效毁伤及钝感弹药、绿色能源材 料、先进机电装备的设计开发、精密制造、性能检测与安全评估,涉及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技术、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等学科专业。 |
秦德新 刘 兰 |
0816-2481390 0816-2485325 |
总体工程研究所 |
武器系统工程与应用、武器工程力学与材料应用、环境试验与测控技术。 |
唐启富 赵红军 |
0816-2484419 0816-2485402 |
电子工程研究所 |
雷达技术、无线电测控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对抗、微波毫米波技术、天线技术、EDA与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引信技术、微电子与微机械、电真空与高电压技术、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化学电源技术、抗辐射加固技术等。 |
张爱民 倪红丽 |
0816-2487555 |
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
主要涉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包括切削加工、特种加工、电加工、锻造、铸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理化分析、无损检测、精密测量、计算机应用、武器装配等专业。 |
杨 磊 邓升斌 |
0816-2484691 |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高能密度物理实验与诊断技术、靶材料科学与技术、高功率激光物理、高功率激光技术与工程、工程光学、先进光学制造。 |
马宏伟 刘益军 |
0816-2495248 0816-2484273 |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固体激光技术、半导体激光技术、大功率微波源技术、激光与微波应用技术、ICT技术、太赫兹技术、激光与光学系统检测技术、自由电子激光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研究、高能加速器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图形技术融合与控制技术、指挥控制技术、总体结构技术。 |
谭秀俐 罗 雄 |
0816-2485558 |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数值模拟与仿真、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 、IT系统支撑平台及公共信息服务等。 |
王月云 倪 梅 |
0816-2482651 |
详情请点击查看网址: http://zpxx.cae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