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飞,男,汉族,1990年3月出生,内蒙古丰镇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7级材料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刘志义教授。2019年5月-2020年9月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荣获2020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南大学优秀研究生、三好学生;第二届户外运动节-校园“定向越野”大赛二等奖;图书馆读者之星等荣誉。截至目前,本硕博期间共计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8篇,第一作者或除导师外一作SCI论文6篇、一作EI论文1篇,除导师外一作CSCD论文1篇。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甚至有时觉得自己是一个智商有待提高的人。但我自始至终相信“勤能补拙”、“熟能生巧”。本科至今寒窗已有十余载,身边的人和事物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我的初心——热爱学习、热爱科研。这也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和不断进步的源动力。
兴趣是驱动求知欲望的催化剂
曾经的我对于书本中的乐趣不得其解,好在我及时回头培养起了学习的兴趣。依稀记得大一第一次听到考研讲座时的情景,当演讲者将学习总结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觉得热血澎湃、第一次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于是,那次讲座结束后我就决定要读研。而机缘巧合之下,我在图书馆翻阅的第一本书籍是康斯坦丝·瑞德写的《大卫·希尔伯特传》,这本书让我深深的迷恋上了数学和物理,也第一次让我觉得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于是之后的两年里,我横扫了图书馆里所有数学、物理、化学以及工程领域科学家的自传。自传里描写科学家少年求学时的有趣故事成了我学习和做人的标杆。每当我打算学完这一节后放下手中的书本时,总会有一个科学问题出现并驱使我继续翻开下一章节。就这样,我被兴趣时时刻刻驱使着学习。
学习、科研和做人路上“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习近平主席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指出: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正如习主席所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习、科研和做人尤其如此。有了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行动的客观实在,那必定可以在解决科学问题上攻坚克难,所向披靡。大二刚开始接触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时,材科里面的抽象概念很难理解,而我解决这种问题的手段就是理解不了你,我就记住你。于是,在期末考试之前,我把材料科学基础这本教科书看了三遍,到最后,我闭着眼睛都能把书里面每一章节讲什么内容罗列出来,最后考了90多分。而之后发现,先前理解不了的那些概念,在熟记于心后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我想这就是“孰能生巧”吧。在科研方面,做工程材料学科的研究,往往需要有较强的动手和实验操作能力,因为一样工艺不一样的实验人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而这里的标尺主要体现在正确的客观实验规律上。在做人方面,我始终坚持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哲学理念,我是沧海一粟,我的力量微薄,但我始终守着我自己的初心,在学习、科研和做人方面我会一直守住我党员先锋的初心,守住我做人、做事的底线,我会继续用行动体现信仰和信念的力量。
不忘科研初心,牢记奉献使命
近年来令我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加入刘志义老师课题组成为刘老师的学生,导师渊博的知识,对待科学研究的热情时刻激励着我。而我也会跟着老师脚踏实地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无论将来我从事什么样的科研工作,我都会牢记自己做科研的初心——兴趣使然、无私奉献,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薄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定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会将党员的先锋形象保持下去,继续用行动来体现信仰和信念的力量。
【师长点评】
作为刘飞同学的导师,我认为该生能够取得目前的成绩在于他对铝合金研究的热情。这种热情成为他勤奋学习、努力探索的不竭动力源泉。
——刘志义 教授【获奖学生励志座右铭】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