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院各创新创业队伍: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0〕5号文件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报送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4号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实施,落实赛事各项工作,现将中南大学校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组织机构
(一)大赛组委会
组长:陈翔
副组长:朱学红 李景升
成员:
何军 杨芳 蒋直平 刘正宗 李启厚 白毅 余文武 姜锋 戴吾蛟 李建军 邹滨 马国荣 黄锐 朱忠平 李光辉 张凯 杨建广 胡小清 李劲风 张国栋 李昆 黄凯 云忠 史建权 奎晓燕 黄亚 王春生 彭春丽 陈卓 宋晓东 陈维亚 杨鹰 邹金锋 安少波 郑洲顺 谢群 龙孟秋 刘有才 宋相志 陈迎明 李大元 邓栗 陈国雄 孙胜 中英伦葩 张金学 解明镜 黄曦 许中缘 杨雪宾 吴争春 耿贵斌 董海军 刘亚红 杏建军 王玉辉 易国忠 丁红珊 陈俊香 张文玲 刘谭明 管茶香 唐媛媛 陈律 袁世平 陈嘉 吴世明 李奉华 王昊 李乾斌 许林勇 李善妮 江泓 杨一峰 吕奔
(二)大赛指导专家组
聘请校内外资深专家和创业导师,成立大赛指导专家组,指导协调大赛相关活动,并评定校级比赛成绩。
三、参赛项目要求和参赛对象(详见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第六届大赛将举办“1+6”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今年国际赛道并入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萌芽赛道等。
(一)高教主赛道
1.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2.参赛方式和要求
(1)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按照参赛学校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中国大陆参赛项目、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3类。(国际参赛项目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按上级规定,可根据当地教育情况适当调整学籍和学历的相关参赛要求)
(3)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4)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高教主赛道参赛组别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
(高教主赛道具体参赛方案详见附件2)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参赛项目要求
(1)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3)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5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参赛组别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商业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具体参赛方案详见附件3)
请各团队参加符合要求的赛事类别,并严审项目报名资格,赛事过程中如发现参赛条件、资质不符或推荐报名材料弄虚作假,将直接取消项目参赛资格并依法依规依纪予以追责。
四、赛程安排
全国大赛采用校级赛、省级赛、全国赛三级赛制,校级赛程及相关安排如下(实际赛程将根据省级赛和全国赛的具体安排进行调整):
(一)赛事安排
3-6月份,学院、学校两级举办系列线上培训、沙龙、讲座等活动,做好项目训练、指导和培育工作,学院进行院赛。
7月,学校比赛。校赛采用书面初审、路演答辩两种形式进行,择优遴选参加省级复赛的项目。
根据要求,校赛为全员参加、全开放形式。专家一致认可的优秀项目可直接进入校赛,特别优秀项目经评定合格后可直接报送省赛。
7-8月份,学校将邀请全国资深专家对团队进行培训。
(二)参赛报名
所有参加大赛的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www.pilcchina.org)进行报名(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赛事咨询请通过“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参赛团队可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资料下载板块,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
系统开放时间为即日至8月15日前。未在竞赛官网报名注册的参赛团队无法获得参赛资格。
校赛报名要求:
参赛项目团队请于6月28日晚24:00前,将官网报名截图、已填报完成的《报名表》(附件5)、创业计划书(PDF版)打包(邮件和附件命名为:项目负责人-项目名称)报送给创协邮箱:msechuangxie@126.com ;并将创业计划书(PDF版)以“赛道(组别)+学院+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命名,发送至中南大学创业项目库csucyxmk@163.com。
另外请参赛团队负责人加入到学校大赛工作QQ群:1074056467,相关培训、比赛通知将在群内发布。
(三)全国及省级比赛安排
国赛及省赛安排请关注后续通知。
五、相关要求
(一)鼓励学生踊跃参赛,展示中南大学学子风采
符合参赛要求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的团队要求报名参赛,师生共创项目必须报名参赛,扶贫专项及学校资助的“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项目必须报名参加“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参赛情况将作为创新创业项目锻炼、展示和进度检查的重要内容。参赛的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训练营”,并完成相应学习培训。本项赛事已纳入学校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二)鼓励师生共同参赛,推进教师科技成果产业化
本届比赛鼓励师生共创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参赛,我校须充分发挥诸多领域的科创优势,来提升参赛项目质量。鼓励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和创客空间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依托相关成果投入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参赛项目及作品水平,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目的。
(三)鼓励学院广泛发动,扩大参赛规模提高项目质量
鼓励学院广泛发动,组织师生积极参赛,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年级组队参赛,鼓励博士研究生带头积极参赛,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所有专业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实验技术人员特别是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学科专业带头人等高水平教师参与竞赛指导,带领学生创新创业。积极发动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和优秀校友参赛,增加赛事覆盖面,形成梯队,扩大参赛比例和规模,厚植学校双创文化。
六、激励措施
详见学校、湖南省教育厅及其他各级政府相关文件,请关注通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协会
2020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