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材料学院青年学术沙龙第167场
发布时间:2016-10-13 作者:易晓鸥 博士 来源: 浏览次数:
钨基材料是核聚变反应堆中面向等离子部件的主要候选材料,高温服役环境下承受高通量中子轰击带来的位移性损伤,嬗变反应引发的材料成分改变,以及大量氘、氚、氦离子的轰击与滞留。这些辐照效应伴随材料硬化、催化、肿胀等问题,导致材料性能降级。我们运用自离子辐照实验模拟了聚变反应中子辐照效应,通过原位辐照观察首次系统、全面地揭示了钨基材料中位移性损伤的产生、相互作用、热稳定性以及微观组织演变。通过大量透射电镜衍射衬度分析,确定了辐照缺陷团簇(尺寸分布、位置分布、几何构型、间隙与空位类型等)与辐照参数(剂量、温度)、合金元素(Re/Ta/V)、晶粒取向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与微观力学性能测试和多尺度模拟计算相结合,构成了目前研究钨基材料在反应堆条件下性能与使用寿命的重要方法。
报告人简介
易晓鸥博士,女,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讲师,ITER China专家万发荣教授的“晶体缺陷与材料辐照损伤”团队成员。2007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获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系硕士,2014年获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博士。博士期间,师从世界著名材料辐照损伤专家Steven G Roberts和Michael L Jenkins教授,在钨与钨基合金离子辐照损伤表征方面做了非常系统的工作。毕业后受聘于牛津大学St Edmund Hall学院,任Culham Junior Research Fellow,与英国卡拉姆聚变能研究中心Sergei L Dudarev教授领导的材料计算团队展开了密切合作,共同揭示了钨材料在服役过程中辐照缺陷的形成与扩展机理。在该领域已发表论文14篇,其中3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Acta Materialia,受邀在国际会议和研究院所做学术报告22场,其中6场为国际会议特邀报告。